在篮球世界里,每一次规则的调整都可能引发激烈的讨论。近日,关于是否应该设立“节末超远压哨投篮”特殊规则的议题成为了焦点。对此,前NBA球星、篮球评论员理查德·杰弗森发表了他鲜明而犀利的观点,直言不讳地批评了这一提议,称其本质上是“懦弱”的表现,是“只想要积极结果却不愿承担风险”的思维。
杰弗森指出,篮球比赛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它的流动性和不确定性。比赛时钟的每一次跳动都是公平的,它对双方球队施加着同等的压力。节末的压哨时刻,无论是后场超远三分还是半场绝望一掷,都是比赛戏剧性的一部分。进攻方在时间即将耗尽时仓促出手,防守方则拼尽全力进行最后一刻的干扰,这一切构成了篮球运动原始而纯粹的竞争魅力。
“提议改变这一规则的人,是在试图消除比赛中的风险,”杰弗森说,“他们希望确保每次进攻都有一个‘理想’的结果,如果超远投篮不中,他们就想获得第二次机会。但这违背了竞技体育的根本原则。”
在他看来,这种规则改变无异于一种“保险政策”。它保护了球队不必为自己的战术选择或时间管理失误付出代价。如果一次进攻耗时过长,导致球员只能在极远、极困难的位置出手,那么这个糟糕的投篮选择本身就是比赛的一部分,其带来的不利后果——即失去球权——也理应由该球队承担。试图通过规则来规避这种风险,实质上是削弱了比赛的竞争性和真实性。
“这就像是说,‘我们想要快攻得分,但不想面对可能被抢断打反击的风险。’”杰弗森用一个生动的比喻阐述了他的看法,“体育不是这样玩的。你制定了战术,执行了进攻,你就必须接受所有可能的结果,无论是好是坏。渴望所有积极因素而拒绝一切负面可能,这是一种懦弱的心态。”
杰弗森强调,现有的规则已经非常完善。24秒进攻时限和节末计时器归零的规则对所有球队一视同仁,它考验的是球队在压力下的执行力和球员的临场决断能力。一个伟大的球员,如斯蒂芬·库里或达米安·利拉德,他们的超远压哨能力是其超凡价值的体现,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成果。如果仅仅因为某些球队无法高效执行最后一攻而修改规则,那无疑是对那些拥有顶级射手的球队的不公,也是对这项运动自身优胜劣汰法则的破坏。
最终,杰弗森呼吁联盟保持规则的稳定性。他认为,追求绝对的“公平”有时会扼杀比赛的灵魂。风险与回报并存,意外与奇迹同在,这正是篮球以及所有体育项目让人如此痴迷的原因。接受不完美,承担风险,才是真正的强者心态。